近日,江蘇正式印發《2022年省重大項目清單》(以下簡稱“《清單》”)。據省發改委相關人士介紹,推進實施好今年省重大項目,有利于積極擴大有效投資,有利于穩定宏觀經濟大盤,有利于做好“六穩”“六?!惫ぷ?。在此背景下,省發改委堅持早啟動、早實施,于去年10月啟動省重大項目清單編制工作,1月10日印發《清單》,比往年提前近兩個月。
《清單》共安排實施項目220個、儲備項目27個,年度投資5590億元,較上年增加60億元。包括創新載體、產業、民生、生態環保、基礎設施五類,其中產業項目166個,年度投資2015億元;創新載體項目6個,年度投資31億元;民生保障項目10個,年度投資1306億元;生態環保項目10個,年度投資75億元;基礎設施項目28個,年度投資2162億元。據省發改委相關人士介紹,各地引進推進重大項目時堅持科學決策、依法依規,今年項目呈現多個亮點與特點。
一是項目成熟度顯著提高?!肚鍐巍穼τ械胤秸a業引導資金介入的項目和“兩高”項目嚴格控制;對集成電路、新型顯示、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項目,未按規定通過窗口指導的項目一律不予安排。同時,《清單》要求項目須簽訂投資協議,相關前期手續齊備,確保項目依法合規、順利落地。
二是產業項目數量質態雙提升。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,提升產業自主可控能力,在《清單》中,共安排166個產業項目,較去年多出24個。投資主體實力普遍較強,包括中央企業20余家、上市企業近70家、國家級“專精特新”小巨人企業及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0余家。項目質態顯著提升,42個項目符合國家“十四五”規劃明確的102項重大工程范圍;113個項目屬于江蘇50條重點產業鏈的強鏈補鏈項目,占比近70%。保障能源安全的項目進一步增加,涉及一批電網擴容、沿海LNG接收站和長輸管道建設。
三是民生補短板力度持續加大。聚焦補短板、強弱項,今年清單新列了全省基礎教育鞏固提升、農村公路提檔升級、全省停車便利化等民生實事項目,重點實施三峽央地合作長江治理、黃河故道生態廊道、太湖生態清淤工程等流域性生態治理項目,計劃新開工吳淞江整治工程、海太過江通道(大臨工程)、北沿江高鐵、通蘇嘉甬鐵路等一批交通水利基礎設施重點項目,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。
四是增資擴產項目明顯增多。今年新上的南京臺積電擴產、常州時代動力電池、昆山友達光電等34個項目,屬于“十三五”省重大項目的增資擴產項目,占比超過20%。這表明前幾年省級重點推進的產業項目效益情況總體較好,也從側面反映出江蘇營商環境不斷優化,投資吸引力持續增強。
一分部署,九分落實。為推進重大項目建設,江蘇多措并舉,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。
一是嚴格落實推進責任。對列入《清單》的省重大項目,按照有關規定,嚴格落實服務推進主體責任,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,依法依規對項目予以協調指導和服務推進,嚴格履行相關決策、審批程序,不得以“已列入省重大項目”為由而違法違規,確?!耙患径刃纬蓪嵨锪?、上半年開工率75%、9月份力爭全開工”的目標任務順利完成。
二是加強資源要素保障。按照“要素跟著項目走”的要求,積極保障支持重大項目所需資源要素,切實做到“讓要素等項目、讓服務等項目”。同時強調多部門協調配合,加強重大項目選址供地、規劃調整等基礎工作的指導。堅持問題導向、目標導向、效果導向,及時梳理匯總省重大項目存在的困難問題,按照分級負責、條塊結合、協調聯動的原則及時予以協調解決,推動項目順利落地實施。
三是加大招引儲備力度。加強重大項目的招引儲備和前瞻謀劃,以優質資源導入增強發展動能。進一步加強與優質國企、頭部民企、知名外企、大院大所,特別是中央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的洽談對接,充分依托江蘇制造業優勢基礎,立足各地主導產業、特色產業,著力引進一批產業層次高、發展勢頭好的“專精特新”和強鏈補鏈項目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,切實加強招引項目的盡職調查,做到科學論證、依法決策。
四是切實強化風險防范。建立完善風險防范機制,堅持“早梳理、早發現、早反饋、早處置”,對重大項目加強規劃引導、業務指導和風險提示,對存在的問題隱患及時處置、及時化解、及時上報,動態調整完善。遵循投資的產業屬性和發展規律,對政府性資金參與競爭性行業的產業項目,嚴格執行國家和省相關政策規定,規范決策程序,嚴格控制債務風險,杜絕把“招商引資”變成“政府投資”。(轉自:江蘇發改微信公眾號)